居士画家北雁山人汤余铭, 他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上落款北雁山人,原来他是浙江乐清人,乐清有座名山叫雁荡山,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雁荡山以北的地方叫“北雁”,也是景色最美的山脉,“我起这个画名,提醒自己不忘家乡。”
1974年 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上个世纪70~80年代,他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主要创作红色题材的宣传画和年画。但出自他笔下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四周年》、《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视察东方红公社》、《向大海要粮》、《东海女民兵》、《领航》、《鲤鱼跳龙门》、《吉庆有余》、《鲜花献英雄》等画作家喻户晓,著名的画报常用他的画做封底,在一些沿海地区还会看到他的宣传画被高高竖起来,给前线军民鼓励,激起军民保家卫国的决心。
80年代潜心则练习水墨画,一有时间就走进山水里采风写生,打下山水画的基础。北雁山人当时就知道了中国山水画的行情看俏,是收藏家喜爱的画种,但是,他并不想投市场所好,为了卖画而画画,“画家必须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能寄托生命追求的创作目标。”
走进中国古文化 传承世界文化遗产
20世纪90年代,北雁山人听从内心的声音,大胆放下铁饭碗,一心想要寻找自己的艺术之路。他摸索了几年,吃了不少苦,但还是觉得自己的画作少了一点什么,他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牵引着他找到方向的竟然是外国游客。
“ 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旅行,我就很好奇,外国人来中国到底想看什么?结果我发现答案是古石窟,是古剎,是中国的名山。”画家也去这些地方看,眼前的景色震撼了画家的心灵,“我觉得,外国人那么热爱中国古文化,为什么我们不去爱自己的文化呢?”
北雁山人就这样走进了中国古文化,画石窟,画佛教名山,1998至2010年的12年里,每年初夏至初冬八个月他都在五台山闭关画画,学习佛理,研究世遗和自然文化遗产,成了一位居士画家。
那一年他大约是50岁,所以他常常这么说:“50岁以前的艺术并不属于我自己,是完成上级交给我的创作和工作任务;50岁后,我找到世界文化遗产创作题材,此后的艺术,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
除了画画,北雁山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的发起人和会长,为保护、传承和弘扬世界文化遗产,投入毕生心力。他一字一句地道:“世界文化遗产留给世人子孙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和记忆上的遗产,物质可以修复,但是精神和文化一旦流失,就是永久性的毁灭。”
敦煌莫高窟194窟里,在现实中缺了左手的胁侍菩萨
北雁山人以画笔创作修复后的菩萨手指
把残缺变健全—修复古石窟
“以画作修复世界文化遗产”,没看过北雁山人的石窟画,很难领略这句话的涵义,但看到画作后瞬间就懂了──古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历经千年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后已千疮百孔,那些无可弥补的残破和缺损都被画家的画笔整治复原了,原本残缺的变得健全,原本蚀变不清的,如今有了鲜明繁复的细节。
看着一幅幅真实再现的石窟画作,秒懂“修复”二字的意义,北雁山人确实“修复”了中国古石窟,让千年石窟在宣纸上再现曾经的辉煌,永垂不朽!
相机也可以记录,但却无法做到修复,“镜头也不一定能把最重要的、精华的、触动心灵的东西抓下来,它跟人的眼睛看见的不一样。”他耐心解释道。
臂如洛阳龙门石窟里的一尊迦叶造像是没有了头的,两旁的力士也不知所踪,北雁山人实地观察,再参考历史文献,请教五台山的僧众,写形传神,还原了迦叶高鼻深目的原貌。
缺手断臂的佛像,其“修复”过程不得见就比较简单。“因为佛像有各种手势,手上的法器也不一样,”他除了实地考察石窟里的其他造像,也到当地寺院求教出家人,翻阅大量佛教经典,找出复原依据后,才把缺了的地方画上去。
北雁山人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让我联想到文物保护专家的考古测绘,只不过,考古测绘是结合现代科技和历史文献,把石窟“搬”到计算机上,用3D数字化技术进行虚拟复原,北雁山人则没有用上什么高科技产品,他有的只是画笔,以及一颗炽热的心,用心在雕刻,把佛像画出来。
“作为艺术家,就有责任按照佛理、年代以及其他佛像的形象进行参考,在画面上尽可能恢复造像的原貌,不要让大家看到少头、缺脚的佛像,要让观者感到心情愉悦。”他的目光炯炯有神,声音铿锵有力。
自然风化一直都是云冈石窟面临的最大威胁,图为历尽岁月沧桑的释迦牟尼佛像
北雁山人让风化蚀变的佛像,重获鲜明的轮廓
画石窟佛像 激发世人去珍惜和保护
北雁山人又说:“画石窟佛像,首先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真爱、敬仰,是一种歌颂;其次是对古石窟文化的保护,因为石窟本身会自然风化,还有人为的破坏等;最后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弘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石窟文化遗产这块艺术瑰宝,从而激发世人更多地去珍惜和保护。”
北雁山人第一幅石窟画,画的是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五窟前室里一尊颔首微笑的佛像。当时他在佛像前驻足仰望良久,在心里不断问自己:“要怎样画出质感?要怎样画出精神来?”他看着石像,想象工匠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敲打,一尊尊的佛像破石而出,“他们用手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把每一个细节打出来。那是多么的艰难。”直到今天,他的心里依然溢满感动。
“几代人完成一个石窟,石窟艺术是伟大的,在他们面前我是渺小的。”他看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这些无名艺术家深深激励着他。“我觉得我画画也要学习古代工匠的精神,把佛像一点一点用墨点出来,有的地方用焦墨,有的地方用水墨,点的过程就好像在雕刻一样。画画时,那叮当叮当的敲击声老是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看到北雁山人的《云冈佛》时,只觉得佛像形神兼备,明暗凹凸的岩石肌理极为真实,充满立体感和岁月感,像是千年前一斧一凿敲打出来似的,屏息静观,彷佛也听到了那叮当叮当声。
《云冈佛》180cmx97cm
北雁山人的绘画手法,是受一位日本大和尚提议后开创出来三维立体手法,“前人描绘佛像都用勾线手法,我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己过去画油画和国画的经历,中西结合,创造三维空间效果。”
北雁山人曾经发愿要把中国主要石窟系统化地画出来,从云冈石窟出发,到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大足山石窟、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石窟等,中国十大世界文化遗产石窟他都画过了,也画了部分印度和尼泊尔石窟。透过画作,他让绚烂的古文化走出了荒野,走向世界。
佛教名山 另一喜爱题材
除了古石窟,佛教名山也是北雁山人喜爱的画画题材,打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要走遍千山万水,踏访名山古剎,为创作收集充足的素材,把中国的自然文化遗产和人文文化遗产画好。
要画出山的灵气,就要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一边展开画册上的《东岳泰山》,一边把三次上泰山采风写生的经历娓娓道来。
“第一次上泰山是1969年的夏天,跟着同学上去,当时只觉得泰山很雄伟,有丰厚的文化,很多历代皇帝和名人在这里题字,很震撼人心;但要怎样画泰山,当时还不知道。”
“第二次上泰山是1982年,一边走,一边速写,把泰山画一画。那一次,感受到了‘登泰山而小天下’,感觉泰山如钟,它稳稳地立在那里,像英雄一样。”
“第三次上泰山是2009年,那一次是想好了构图才上去,要找泰山的灵魂。不光用看的,更多是感受,我站在泰山顶上,前面东边的云在动,下面和西北边的云也在动,感觉我好像站在中间,云在走动,好像泰山在定乾坤。泰山像一个民族英雄,耸立在平原上,迎着太阳,其他的小山像万马奔腾,朝着太阳的方向前进。那一刻,我感觉到了泰山的灵魂和泰山的精神气概。”作画的构图也随着出来了,“泰山像个英雄立在半空中,前面是阳光照到的地方,是亮的,后面的后山是暗的,云围绕着山,树顺着云走,像在转圈圈,如八卦乾坤在运动。”
《泰山云海》泰山是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北雁山人第三次登山后,画出雄伟绝奇、拥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泰山。
十大名山他都看过了,但还是经常心心念念,期许自己每两三年要重游一次。“你不可能一次就搜集到,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山会有不同的面貌,只有多走几次,把所有的山峰都看一遍,收集下来,然后画出心里对山的感觉。”
2004年,北雁山人(右二)远赴西藏采风
女儿的叮咛 父亲的欣慰
北雁山人还有另一个万众瞩目的身份——中国女星汤唯的父亲;汤唯也曾多次为父亲的画展捧场,父女公开亮相,温馨同框。
每次接受媒体访问,记者免不了要问起女儿,个性随和的他总是笑笑,有问必答,但之后会温柔地提出要求:“汤唯就不要写了,只谈画画和世界文化遗产就好,不要模糊了焦点。”但我还是辜负了他,用一个短篇章写他和女儿,因为少了这个部分,这篇稿就不算完整了。 说起女儿,北雁山人笑得欣慰又幸福,开口就说:“汤唯叫我不要为名利而画,能达到进博物馆的要求而创作,她希望我每一幅作品都要下功夫!” 女儿也很热爱艺术,喜欢跟父亲一起品画,也喜欢收藏父亲的画。“她喜欢构图简洁的水墨画,看到喜欢的,她叫我留给她。我特地刻了一个印章,她要的画,我就盖个章留给她。都是小幅的画作啦,但她也收藏了我的一幅大型自在观音。”说话时,他的语调比平时更轻快,笑得更开怀。 去年,汤唯凭借电影《分手的决心》获得六项大奖,这位父亲送了女儿八个字,作为祝贺:“抱璞守真,虚极静笃”。“我希望她的心灵保持虚和静,不受外界打扰,因为别人今天喜欢妳,明天不一定喜欢妳,所以妳要保持笃定。”对女儿的疼惜,溢于言表。 两年前,北雁山人早期的宣传画和年画登上微博热搜,标题为“ 这些画原来都是汤唯爸爸画的”,至今收获了1.4亿阅读次数,让北雁山人惊喜又感动。 这件事,也让他感悟很深:“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做事,只管努力去做就好,不要问结果,当年在单位里画画,也是只管努力去画,不问结果,今天这些画被网友找出来,有那么多人关注和喜爱,我觉得,那就是我的福报。”
与汤唯一起研究作品
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