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传席
中国的绘画,在古代,是单线发展,即一条传统大河奔流而前。纵有外来的影响,如吸收了佛教艺术等,也不过是一些小流汇入大河之中,主流的传统地位从来未受到挑战。但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不再是单线发展,而是多元并行的发展,有继续坚持传统者;有的吸收外来艺术手法,丰富改良传统的艺术者(这一派仍以传统为主体、外来艺术形式为之补而已)。有的主张“中西结合”(无主体)、有的主张“调和中西”、有的主张“折衷中西”、有的主张“中西结婚”等等,而且油画、水粉、木刻、素描、水彩画等画种也都蜂拥而入,中国的艺术真是“万壑争流”,至少说也是数壑争流。
当然,传统一派,因为早已有了标准,所以优劣自然易判,也产生了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等很多大家。其他的派别,因在试验中,可以说还处年轻状态,还须等待历史的评判。但惟其年轻,才有未来,惟有试验,才能出新。也许有的会失败,但新的成功也在其中。
北雁山人汤余铭先生,自幼爱画,盖出于天赋。他习画之先皆是西洋画、素描、速写、水彩、水粉、油画,从严谨的造型入手,掌握了造型后,他画什么都不成问题;然后学习色彩。1962年,他到了浙江美术学院,又系统地学习了素描、色彩,基本功更加踏实、规范。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北雁山人主要学习的是西洋画技巧,他从事的创作也是宣传画、油画、水粉画等。特别是他的宣传画,二十多岁时他便有作品在全国出版发行,他创作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四周年》、《保卫祖国》、《东海女民兵》等等、都在全国产生过巨大的作用。当然,他也偶尔画一些国画。
五十岁后,他回忆以上这些作品,尽管当时都是十分认真、十分投入的创作,但却是有意无意地按照别人的要求去画,乃时代的氛围使然,这些艺术,并不属于自己,因为都不是他自己想画的。
在俗世中闯荡了五十年,他有一种失落感,甚至有些痛苦,他思考、观看、感悟,他走进佛的境地。渐渐的,他皈依了佛门,成为虔诚的佛教徒。他虽没有在寺院中出家,但认真做了居士,法名妙宇,而且成为五台山居士画家研究会会长。从此,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他从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到云冈、龙门、大足石窟,从五台山到普陀山四大佛国,从汉传佛教到藏传佛教,一路上朝拜。在朝拜千千万万的佛像之同时,他惊叹古代艺术家的伟大,惊叹佛像艺术的精湛,或庄严慈祥、或端庄文静、或丰腴明艳,或雍容华贵。他决定从此投身古代佛像艺术的写生和创作。从此,他摆脱苦海,身心脱落,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北雁山人看到很多地方的古代佛像在损毁,有的虽经保护,但仍会自然的风化,他更是忧心如焚,便决定用写实手法,真实地把这些佛像再现下来。他画龙门石窟中的佛像,画五台山的佛像,画敦煌石窟中的佛像,画大足山佛像,画杭州灵隐寺前佛像,也画寺院大殿中的佛像,当然也包括菩萨、罗汉像。因为他本身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所以,他笔下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都十分的准确、真切,完全忠实于古代造像原作,形神兼备,或威严、或慈祥、或雍容、或丰满、或秀美。皆严谨中见生动,真切中见神韵。
画佛像用西洋画法,把佛像的石、土、木的质感也画了出来,而补景又用中国传统的写意法,见出他的笔墨技巧。北雁山人的画真可谓中西结合。
北雁山人也画传统式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也画的是佛教名山,表现山水中的佛塔、佛教建筑以及佛寺的环境,同时也作为他画的佛像背景。
北雁山人这种中西结合的绘画方式,还在试验中,如前所述,唯有试验,才能创造出新的形式。
北雁山人发誓要把中国各地著名石窟、寺院中的佛教造像,都一一表现在画上,保留资料,供人欣赏。为了真实的再现对象,他必须继续用写实手法,写形传神,这是他的艺术特点。当然,他还在探索,使他笔下的佛像艺术更深刻。他说:“画家必须让自己的心更完整一些。我现在的心愿,就是把中国的石窟圈都系统地画出来,把上千年前无数无名艺术家创作的文化遗产都画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为达此目的,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奔波全国佛教圣地,写生创作。在北雁山人心目中,佛像有损毁风化之日,以画继之。石窟寺院佛像是固定在一处的,须千里迢迢方能至前拜观,画之于纸绢上,则可以游动,不出家门,便可欣赏。这也是他的画中佛像始终保持写实的原因之一。
北雁山人认为“一个人做事有三个阶段,首先要观,也就是要进入生活;其次要悟,就是坐下来思考;最后要实现自如,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也就是画家的自我。目前,努力创作石窟佛像,就是我的自如”。
北雁山人如此说,也如此做。祝愿他继续努力,把天下名山佛像全部形之于画,永远流传于世。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