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汤余铭(北雁山人)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访谈】东莞文化周末刊:汤老印度“再出发”

2024-06-27 11:11:1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一走进北雁山人创作室,面对着气势磅礴的佛山圣地水墨画与吉祥庄严的佛像,世俗的心不由自主进入特有的境界。今闻讯汤老刚从印度采风回来,于是特来向汤老请教、访问。

小林:汤老,您这次印度之行很辛苦吧?

汤老:这次由香港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杨涛先生为我组织的采风团,前往印度奥兰加巴德埃洛拉石窟、阿旃陀石窟等五个主要石窟及尼泊尔寺院建筑,对这些世界文化遗产采风,整个行程12天时间。在印度采风、写生,伴随我的1个司机,2个翻译,团员就我1人,行程轻松愉快。

小林:汤老,您几十年来一直潜心研究以石窟艺术为代表的佛像绘画,几乎画遍了整个中国的古石窟群。那么,这次印度之行,又给您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汤老:印度石窟寺最早来源于虔诚的佛教徒修士们在僻静山间修建的竹木小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石窟寺。公元前后,石窟开始开凿:开洞窟,造佛像,行佛事,以佛教为内容的石窟艺术达到鼎盛时期。7—9世纪,我从石窟内容感性分析到印度佛教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印度教,9—13世纪又有耆那教,由于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整个社会阶层对印度教三大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 ,毁灭之神湿婆)都极为崇拜,石窟开凿均十分雄伟、雕刻技术精美,还遗留有十分有价值的壁画;这时期教会活动的信仰也明显发生变化,出现了以大象神坐在中间、释迦牟尼坐旁边的雕刻、印度性庙等;石窟艺术一直持续到十三世纪左右,并且较完好的保留至今。他们对佛教艺术的表达,以感官刺激为目地,很多洞窟结构设计是受希腊影响。

小林:可以具体谈谈中印石窟艺术的差异吗?是否让您对石窟文化艺术又有了新的发掘与领悟?

汤老:最早的石窟艺术始于印度。东汉时期,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也从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并从公元3、4世纪时期开始,大兴于隋唐,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如北魏时期的云冈石窟、隋唐时期的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大足山石窟等等,还有分散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十五大石窟都是佛教艺术的精髓,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印度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根据大乘的佛教理念长期传播发展,石窟造型艺术形成了中华民族特色,并且创造了四大名山、四大菩萨。而印度佛教文化几百年以前的发展走向了分化,逐渐出现了印度教与耆那教,偏离了原始佛教内涵,应该说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近代的印度佛教的发展如何,未做探讨。

至于新的领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我走过许多佛教圣地后深深体会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石窟雕凿精巧,充分显示了古代无名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善的艺术造型,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大量的智慧和汗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证实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这些可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爱护的。而我个人的艺术学习更重要的是借鉴这些古代不知名的、无名的艺术家留下的作品,进行创作。他们当时收获的回报可能只是一口饭,留下的作品却是千古奇葩,佛经里面说:“人人皆佛”,他们的艺术境界,他们的心和佛一样高尚。

小林:古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方面您觉得怎样?

汤老: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不管在哪个国家,其艺术文化都是属于世界人民的,没有国界之分,都是值得爱戴、保护、崇拜。印度对于古石窟的保护还是不错的,经历了很多时代都没有受到人为的损坏,但有些地方对石窟的破坏,已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小林:画石窟佛像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那您是怎么理解的?

汤老:首先,画石窟佛像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真爱、敬仰,是一种歌颂;其次,是对古石窟文化的保护,因为石窟本身会自然风化还有人为的破坏等等;如龙门石窟里的佛像迦叶的头就没有了,两旁的力士也不见了,那么,做为艺术家就有责任,按照佛理、年代以及其它佛的形象进行参考,在画面上尽可能恢复其原貌,不要让人们看到少头、缺脚的佛像,要使人感到心情愉悦;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一种宣扬,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石窟文化遗产这块艺术瑰宝;从而激发世人更加地珍惜并保护!譬如我创作的宋代 “大足山石窟”,长卷5米,自己感到最满意,已被奥美大会组织选中,并于2012年在英国伦敦博物馆展出,让欧洲的人民也能欣赏到古老东方雕凿的宗教文化艺术魅力,在西方的博物馆和教堂里,大量展示的是他们的民族文化艺术和宗教艺术等,而如今我用中国的水墨技法表现石窟,达到三维效果,在欧洲艺术殿堂展出还是首次。

 

通过这次访问,一心研究佛教艺术的汤老那朴实的性格,低调的为人,他为了更好的传承古文化艺术世界文化遗产。不辞辛苦,长年坚持在世界各地收集素材、观摩学习,因此无论他创作出来的佛教题材作品还是名山大川常常令人出神入化、赞叹不已,被誉为佛画创作史上的三个“世界第一”,登上了国家艺术殿堂。可在浮华面前,汤老却觉得这些犹如昙花一现,不值得一提,他认为艺术创作永远没有止境,而这一次的印度“再出发”,就是要在不断前进中继续挖掘和创新,将更多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展示给后人。

 

                                                          小林

                                                       2012-2-15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汤余铭(北雁山人)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